网易云音乐“造村”,社区正重塑音乐市场
专栏:科技资讯
发布日期:2019-08-06
阅读量:4980
历时近两个月的内测,网易云音乐正式上线了名为“云村”的社区板块。 其实早在2013年4月网易云音乐上线时,丁磊就给出了“移动音乐社区”的定义,围绕音乐的发现与分享,进而打造独特的音乐社区。 先是独创的“歌单模式”让网易云音乐从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,用户定制自己的歌单,然后基于歌单进行分享;而后乐评成为网易云音乐的又一杀手锏,评论区中有趣的UGC内容营造了鲜明的社区氛围;以及电台、动态、短视频等一系列尝试,丝毫不掩饰对音乐社区的野心。 沿着这样的轨迹,“云村”的出现并不让人意外,但需要厘清的是,网易云音乐为何对社区有如此强烈的执念? 回头翻看网易云音乐在2016年的大数据报告,可以清晰的看到:90后用户的占比一度高达59%,远高于80后和其他用户。 先抓住了90后的消费主力军,又在00后崛起时趁势而入,年轻化的用户构成大抵就是网易云音乐重视社区建设的原因所在。如果聚焦于90后和00后的用户行为画像,不难发现其中的秘密:、 90后和00后身上有两个典型特征,一是互联网原住民,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互联网,并受到互联网文化的直接影响;二是在计划生育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,大多数90后和00后有着“独生一代”的身份,渴望与同龄人合群。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解释,青春期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,也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,孤独的成长环境让90后、00后更愿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。同时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也让这种需求有了释放的出口,不少人在初中、高中时就开始与全世界的网友交朋友,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人。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,社交就像是电话机和通讯录,而社区是酒吧、咖啡店和广场。社交的价值在于关系链的稳定与否,评价社区的价值,最核心的标准就是筛选出同类的效率,音乐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小觑的角色。 比如喜欢同一首歌或者习惯听同一歌单的两个人,成为同类人的概率远比简单粗暴的两性筛选高很多。音乐社区之于年轻人的价值也在于此,围绕一首歌有很多话题可以展开,并且兼具着情感连接的属性,当听到有情感共鸣的音乐时,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分享欲望,社区恰恰是情感释放的直接满足,与新一代年轻人所追求的社交需要“不谋而合”。 可以借鉴前湖畔大学产品模块主任梁宁的观点:“用户的感觉,决定了产品的生死。”任何优秀产品的前提都是对用户需求的迎合,而非刻意制造门槛,被90后、00后喜欢的网易云音乐自然也不例外。 比如:创作形式的创新。 “云村”里集成了自由开放的主题讨论以及“广场”形态的内容分享,内容从音乐出发,囊括音乐、兴趣、社交、生活等各个方面,诸如音乐讨论、音乐问答、音乐安利、趣味挑战等等。本质上还是在营造一种氛围,网易云音乐不止有音乐和评论,也可以分享、聚合讨论、找到同好。 可以看到,“云村”所表现出的价值绝非增强社交关系,进而提升用户停留时长那么简单,本质上还是为了丰富网易云音乐的内容生态,帮助用户更好的分享音乐、发现音乐,凭借有趣温暖的社区氛围,满足用户的归属感和参与感。 而在“版权战”降温的背景下,如何挖掘新的用户连接机制成了留给所有玩家的命题,腾讯音乐提出了“音娱社交”的概念,打造音乐为入口的综合娱乐与社交平台,网易云音乐则选择继续打磨音乐社区。 从音乐的角度看,几乎所有的平台都要解决内容分发的问题,除了用户的主动收听行为,被网易云音乐创造的歌单和个性化推荐,是否还存在效率更高的内容分发形式?至少网易云音乐已经有了基本答案。 也就是说,网易云音乐的“云村”背负着三重使命:让音乐成为内容记录的载体,为用户提供一种表达和创作方式,继而改变音乐探索和发现的形式,最终在音乐市场引发重建新秩序的化学反应。 说点什么
发表
最新评论
|
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