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绝了一个薪资提升50%的offer后,我庆幸自己的决定
专栏:科技资讯
发布日期:2019-02-20
阅读量:3985
2018年初,前同事来挖我: “我知道松不动土,但还是想来试试。我在一家大数据的C轮创业公司工作,公司在招新媒体方面的岗位,薪资不高,15K左右,无KPI压力,不用自己写稿子,做下编辑发布就可以了。” 其实15K的薪资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已经有50%的提升了,但我仔细想了下,还是拒绝了这个offer。 一年过去了,我忽然很庆幸自己作出的选择。 从我入行开始起,每一年都有人说今年是互联网寒冬,但从没有哪年的声势有2018年这么大的。 2018年我也负责了一个岗位的招聘,也面试了很多人,总体而言今年的候选人资质比较差,招了很久也没有遇到心仪的人选,最后还是凑合了事。 从公司裁员的角度看,被优化的人选总会有各种不忿,但被裁其实就可能说明一些问题所在——或许这批人的可替代性强,工作能力上又没有特别突出的点。 大概到6月份左右的时候,我经历了2018年的第一次调薪,涨幅30%,距离年后挖我的offer仍旧有2K的差距,但我还是不后悔拒绝了这个机会。后来我发现,我的选择有多明智。 2018年下半年,互联网圈开始扎堆上市,小米、美团、爱奇艺等等。上市以后呢?纷纷破发,一个跌17.59%,一个跌35.67%。平安好医生、映客、汇付天下等遭腰斩;美图、众安在线、阅文集团等去年资本扎堆的新经济的代表公司,全年跌幅均超过50%。美图的市值更是从巅峰时期的近千亿港元跌至不足百亿,跌势可谓凶猛。 互联网环境好不好,资本最清楚。这个寒冬,不可谓不冷。 Q4季度,赶上了缩招、裁员的集中爆料期。阿里、京东、华为等被爆料全面缩招,虽然被陆续辟谣,但官方的辟谣更加深了这所谓“谣言”的传播力度。 有一个在阿里巴巴的同事看到我写的一篇开源领域的稿子,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阿里巴巴的开发者关系团队: “现在集团HC基本上都关了,我们团队还开着,不过要求高,人也难招。” 这从侧面印证了网上传言的真实性,连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都在缩招,看来日子着实不好过。 日子不好过,就要想想法子。2018年我联系了前同事开的工作室,做了一段时间兼职,帮厂商写了几篇稿子挣了点儿外快。 年底的时候,开工作室的同事说大家一起吃个饭吧。于是,在那个饭桌上,我又遇到了年初来挖我的前同事。 “你现在还在做市场这块儿吗?”我问她。 “基本上吧,现在公司不景气,据说要裁员40%。”她说。 “那你年初来挖我的那个岗位后来怎么样了,招到人了吗?” “别提了,招进来的小姑娘试用期还没过就被裁了,整个岗位都裁掉了。”她说。 “幸亏你没来。”她补充道。 这个冬天,太冷了。 饭桌上的所有人咬着嘴里的烧烤如是想。 说点什么
发表
最新评论
|
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